吹塑燈飾殼的生產製作工藝主要基於塑料吹塑成型技術,結合燈飾產品的結構需求(如透光性、造型、強度等),其核心流程包括原料準備、模具設計、吹塑成型、後處理及質檢等環節。那麽,下麵
吹塑廠家小編講解一下具體工藝流程及關鍵要點:

一、原料準備
1. 原料選擇
常用材料:
聚丙烯(PP):耐化學性好、成本低,適合普通燈飾外殼。
聚乙烯(PE):柔韌性強、耐衝擊,用於需要彎曲造型的燈罩。
聚碳酸酯(PC):高透光率(可達 90%)、抗衝擊性強,適合高端燈具(如戶外燈、防爆燈)。
聚苯乙烯(PS):透光性好但脆性大,多用於裝飾性燈罩。
關鍵要求:
原料需幹燥(含水率<0.02%),避免吹塑時產生氣泡或表麵缺陷。
可添加助劑:如阻燃劑(符合 UL94 標準)、光穩定劑(抗紫外線老化)、著色劑(調配透光或啞光效果)。
2. 原料預處理
幹燥:吸濕性強的原料(如 PC)需在 80-120℃下幹燥 2-4 小時。
混合:按比例混合原料與助劑,通過高速攪拌機均勻分散。
二、模具設計與製作
1. 模具類型
吹塑模具:由型坯模具(擠出階段)和吹塑模具(成型階段)組成,通常采用鋁合金或鋼材質,需具備高導熱性和耐磨性。
關鍵設計要素:
型腔形狀:根據燈飾殼的造型(如圓柱形、異形曲麵)設計,需考慮吹脹比(通常 1:2-1:4,過大易導致壁厚不均)。
冷卻係統:模具內部需設計水道,確保吹塑後快速冷卻定型,減少變形。
排氣孔:均勻分布於模具型腔,避免吹塑時空氣滯留導致表麵凹陷。
2. 模具加工
通過CNC 加工中心或 3D 打印(快速原型)製作模具,需經過拋光處理以保證燈罩表麵光潔度(透光性要求高的產品需鏡麵拋光)。
三、吹塑成型
吹塑成型是核心工序,主要分為擠出吹塑和注射吹塑兩種工藝,燈飾殼生產中擠出吹塑更常見,流程如下:
擠出吹塑工藝流程
型坯擠出
原料經料鬥進入擠出機,在螺杆旋轉作用下加熱熔融(溫度範圍:PP 160-230℃,PC 230-300℃)。
熔融塑料通過環形口模擠出,形成管狀型坯(中空圓柱體)。
關鍵控製:
擠出溫度需穩定,避免塑料降解或塑化不良。
型坯厚度通過調節口模間隙或牽引速度控製。
模具閉合與吹脹
型坯達到預定長度後,上下模具閉合夾緊型坯兩端,同時切斷型坯。
從模具進氣口通入壓縮空氣(0.2-1.0MPa),使型坯膨脹貼合模具型腔,形成燈飾殼雛形。
關鍵控製:
吹脹時間:通常 5-15 秒,需與冷卻時間匹配。
氣壓大小:氣壓不足導致細節不清,過高易使薄壁處破裂。
冷卻定型
模具內循環冷卻水快速降溫,使塑件固化定型(冷卻時間 10-30 秒,取決於壁厚和材質)。
冷卻不足會導致脫模後收縮變形,冷卻過度則影響生產效率。
脫模
模具打開,通過頂針或氣吹將成型的燈飾殼推出,進入後處理環節。
四、後處理工序
1. 修邊與去毛刺
去除吹塑過程中產生的飛邊(模具合模處的溢料),可通過人工修刀、機械銑削或激光切割完成。
對於透明燈罩,需確保修邊處光滑無毛刺,避免影響透光均勻性。
2. 表麵處理
拋光:使用布輪或化學拋光劑(如溶劑擦拭)提升透明件表麵光澤度。
印刷 / 噴塗:
絲印圖案或 LOGO(如品牌標識、透光紋路)。
噴塗啞光漆或防刮塗層(如 PC 燈罩噴塗 UV 漆增強抗劃傷性)。
鍍膜:鍍金屬層(如電鍍鉻)提升裝飾性,或鍍增透膜改善透光率。
3. 鑽孔與裝配預處理
根據燈具結構需求,在燈飾殼上加工安裝孔(如螺絲孔、卡扣位),或嵌入金屬預埋件(如安裝支架)。
部分產品需與其他部件(如燈座、密封圈)組裝,需確保尺寸精度(公差 ±0.2mm 以內)。
五、質量檢測
1. 外觀檢測
檢查表麵缺陷:氣泡、劃痕、縮水痕、厚薄不均(用壁厚測量儀檢測,允許偏差 ±10%)。
透光性測試:在暗室中點亮光源,觀察光斑均勻性,不允許有明顯陰影或透光不均。
2. 結構強度測試
抗衝擊測試:用標準落球衝擊燈罩表麵(如 1 米高度、500g 鋼球),不應出現破裂或明顯變形。
耐高溫測試:放入烘箱中(如 70℃保溫 2 小時),觀察是否軟化或變色(用於戶外燈具需額外做耐候性測試)。
3. 尺寸精度檢測
使用三坐標測量儀或投影儀檢測關鍵尺寸(如內徑、高度、安裝孔間距),需符合圖紙公差要求。
六、工藝優勢與應用場景
1. 優勢
成本低:模具費用低於注塑,適合中小批量生產。
造型靈活:可成型複雜曲麵、中空結構,如弧形燈罩、多層嵌套設計。
生產效率高:單個周期約 30-60 秒,適合規模化生產。
2. 應用場景
家用燈具:台燈燈罩、落地燈外殼、吸頂燈麵罩(多采用 PC 或 PS 材質)。
商用燈具:商場吊燈、戶外庭院燈(需阻燃 PP 或抗 UV 的 PE 材質)。
特殊燈具:防爆燈殼(采用防靜電 PC + 阻燃劑)、汽車車燈罩(注射吹塑工藝,精度更高)。